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出生率走低,女性生育意愿的话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冻卵、未婚生育、辅助生殖等成为关键词,未来,也许生育计划可以由女性自主安排,拥有孩子的愿望能够不再被婚姻和年龄所束缚。
然而,生育力下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生育年龄的延后、环境污染、恶性疾病年轻化等问题凸显,女性生殖健康面临严峻挑战,全球范围内生育力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生育力保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妇科领域专家研究的热点。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在提交的《关于在特定条件下允许未婚女性保存生育力的提案》中建议,未婚女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超过一定年龄没能生育,但有强烈生育愿望的,可以考虑先予生育力保存,待生育的其他条件满足后,再按程序完成辅助生殖技术。不过也要特别强调,不能过度地完全放开,避免对社会产生错误导向。
徐丛剑介绍,比如某些未婚女性患有影响生育能力的疾病(如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10%-15%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或所患有疾病的诊疗容易影响生育能力(如白血病化疗等)以及可能在结婚前某一时段需要在可能影响生育力的特殊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等等。这些未婚女性的未来生育问题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女性生育力保护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广泛关注。中医提出治未病,生育力保护同样应该提前,保护女性生育力预防重于诊疗。专家建议,婚育夫妻应要尽早安排生育计划,转变“晚婚晚育”观念,在最佳生育年龄进行孕育不仅能够提高生育质量,还能够让孩子在最佳环境下成长。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及社会担当,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适龄生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适龄青年“想生、能生、生得好”。
名医简介:
徐丛剑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院协会妇产医院管理分会副主委等,国家重点学科(妇产科学)学术带头人。
从事妇产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863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130余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整合式教材《生殖系统与疾病》及《实用妇产科学》、《实用妇科肿瘤遗传学》、《妇科肿瘤内分泌学》、《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专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其中4项获得金奖或银奖,研究开发了针对卵巢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A125糖抗原的Tn-CA125 ELISA诊断试剂盒,建立了卵泡刺激素受体介导的药物递送体系及术中靶向显像体系,研制相关手术设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霍英东教育教学奖等。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擅长治疗: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等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