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是第 25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旨在提高全社会对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认知,从而减少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沉重的疾病负担。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中医有五脏六腑的说法,肝脏属于五脏的序列,而与之对应的腑正是胆,胆汁之所以能正常发挥作用,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相反,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到肝。因此,临床上也有肝胆同病的说法,像黄疸、口苦等症状,多是肝胆有湿热的表现。因此,在疾病预防上要肝胆病同防。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性喜调达,如果气伤肝,就会影响肝的疏泄调达,就会出现肝脾不和、消化不良、黄疸等症状。
中医将自然规律与人体生理紧密结合,认为春天属木,木主生发,在五行中肝胆也属木,春天自然界的“生发之气”与人体肝气的运行规律高度同步。肝主疏泄,调控气血的流动与情绪的通畅,恰似草木破土之时的舒展之态,所以,春天里需要以肝为枢,唤醒身体的生机和活力。“春养肝,忌嗔怒;夜早卧,晨散步;食青绿,按太冲;气血畅,百病无。”春季养肝需疏通、滋养、减负三管齐下,这样才能让肝气如春风般和畅,肝血如草木般丰盈,奠定全年的健康根基。
为什么春季养肝事半功倍?
春季养肝的关键是什么?
为什么说解酒药没有护肝功能?
哪些中药材对乙肝治疗效果好?
欲知答案,
敬请关注中国网《中国名医》直播节目。
2025年3月18日(周二)10:00-11:00,中国网《中国名医》直播节目将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原感染科主任、原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汶作客直播间,和网友朋友们交流互动,回答关于春季养肝护肝的相关问题。欢迎大家届时观看!
名医简介
刘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原感染科主任、原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温病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学说应用与创新专委会主任委员、消化疾病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委、科普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荣誉成果:长期从事中医脾胃肝胆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在医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承担及参与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及首都发展自然科研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科研基金等多项课题,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肝肾综合征指南修订”研究,已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2011年“健脾消胀冲剂对上消化道动力作用机制的研究”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4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三等奖,201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奖三等奖。
参加了《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医、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脂肪肝中西医结合诊治》等书的编写。著有《刘汶脾胃病临证心悟》、《刘汶脾胃肝胆病验案精选》专著二部。主编有《危北海脾胃病辨治思路》、《脾胃学说应用与创新丛书-综合卷》等专著。
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李乾构传承弟子,全国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传承弟子,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全国中医传染病优秀人才,北京市第二批“125”人才Ⅰ类人才,2005年度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2008年度入选北京市“十百千”优秀人才的“百”类人才,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家,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
擅长领域: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道肿瘤,以及亚健康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