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一名60岁女性因便血被误诊为痔疮,后经检查确诊为直肠癌肝转移,在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早期结肠癌堪称“伪装大师”,症状不特异,易与多种常见疾病相混淆。从第一个异常细胞出现,到可检测的肿瘤形成,结直肠癌在体内可经历长达10年左右的潜伏期。它们会分泌特殊物质抑制免疫应答,模仿正常细胞的代谢特征,甚至通过表观遗传修饰隐藏自己的恶性本质。这种精妙的伪装术让85%的早期患者感觉不到任何不适。
据统计,2022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病例51.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0.7%。结直肠癌死亡病例24.00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3%。近年来结直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如出现腹痛、腹胀、便血、贫血、体重减轻、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注意排查。除年龄和遗传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超重、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也是结直肠癌的诱发因素,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般手术达不到根治的效果,以内科治疗为主,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合理布局、综合分析、全程管理,并通过对患者基因分型、病理特征、体能状况等的进一步细分,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可在体内潜伏多久?
结直肠癌有哪些预警信号?
结直肠癌便血与痔疮便血如何区分?
大便检查能查出结直肠癌吗?
欲知答案,
敬请关注中国网《中国名医》直播节目。
名医简介
张敬东 辽宁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荣誉成果:先后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从事血液及肿瘤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年,对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肝胆胰肿瘤、肺癌、淋巴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具有极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积极倡导并推广国内及省内胃肠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围绕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发起多项临床研究,积极参与多项国际及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10余分。
擅长领域: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肝胆胰肿瘤、肺癌、淋巴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等。